

读完50句心理学金句,你就懂得了什么是伤害,什么是爱
编辑:2021-11-24 17:15:49
-1-
人类面临的*的困惑也许并非是生和死,
而是男和女。
生死是上帝独玩的游戏,
人类在其中只是被操纵的对象;
而男女之间发生的故事,人类自己是主角。
-2-
只要你不跟胆小的人一起去冒险,
不和小气的人谈钱,
不在好嫉妒的人面前自我表现,
不和偏执的人发生争论,
不跟老板比谁说了算,
那就是很好地避开了别人的不美好了。
-3-
人际交流的目的,
就是要愉悦别人和愉悦自己。
-4-
希望不是物质的存在,
它看不见,摸不着,
但却可以产生实实在在的力量。
-5-
内心有希望的人会心情愉快,
看待事物乐观,
行为从容而有条理。
-6-
父母可能犯的另一个错误是,
跟孩子距离过近,
给了孩子过多的关注和关爱。
-7-
所有的人都会在轻视他人时很迟钝,
被他人轻视时很敏感。
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就是这样产生的。
-8-
聪明易,厚道难,
既聪明又厚道更难。
对一个已经很聪明的人来说,
努力做一个厚道的聪明人,
应该是一种更加聪明的聪明。
-9-
让我们近一点吧,
因为我们都互相需要,
但也不要太近,
近得分不清哪个是你哪个是我;
或者我们互相离远一点吧,
但不要远得在我们彼此需要爱的时候,
听不到对方的声音。
-10-
任何一个人,
不管他过去和现在有什么痛苦的经历,
只要他打败了曾经控制了他的强迫性重复的力量,
或者说命运的力量,
那他的未来也会是一部讲述英雄的故事的史诗。
-11-
从深层的动机上看,
过度热衷于******或者患了神经性厌食症,
可以是下意识地拒绝成长的表现。
-12-
一个女孩如果不希望自己“丰满”,
可以被理解为拒绝在自己身上出现第二性征,
也可以进一步被理解为不愿意成为母亲。
-13-
照镜子是女人自恋的铁证,
追逐更高的权威、
更大的成功则是男人自恋的典型表现。
-14-
小时候,我们生了病,
就能够得到父母更多的关心;
长大以后,我们自己不会允许自己装病,
但潜意识里会留下一些希望自己生病的想法,
以获得病人的“特权”。
-15-
善良不是一种愿望,
而是一种能力,
一种洞察人性中的恶的能力。
-16-
规则本来是应该为人类的幸福服务的,
但遗憾的是,
人类经常会把规则看得比人类自己都重要。
-17-
好男人、******男人的心灵,
需要跟千百种女人的不同的关系来滋养。
-18-
父母爱孩子,
这从来都不是问题,
真正的问题是,该如何去爱。
-19-
男人对婚姻抱有的幻想,
在数量上绝不少于女人。
-20-
人是关系的动物,关系越多,
养分也就越多,成长得就会越好。
但是,持久的、深入的关系却只能有一种,
太多了,养分就可能变成毒药。
-21-
学任何东西,
***重要的是心存高远。
高远的心会覆盖人力能及的一切领域,
并指引你所向披靡。
-22-
“我在活着”这样一个基本事实
还需要有人来提醒,
那大约是因为自己在很多时候
是在为自己之外的某些东西活着。
-23-
理解
是在你疼痛的时候给你一粒止痛药;
体会
是陪着你一起疼痛,一起流泪。
-24-
婴儿出生时被挤压的过程,
就像是一次心理的和躯体的按摩,
有助于******其全部的心理生理功能,
增加其对疾病的耐受力。
-25-
对任何心理测量的结果,
不管是当事人还是心理医生,
应该采取的基本态度是:
心理测量永远都只是诊断的辅助工具,
只有参考价值,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。
-26-
一个人内心的纷扰,
很大程度上是因为,
在他的内心有很多愿望同时要求被满足,
相互之间产生冲突,宁静就被打破了。
在这种情况下,
就需要设置一个顺序。
-27-
双方对忠诚的理解越接近,
关系维持的时间就可能越长久。
-28-
人是群居的动物。
如果没有那些可以吸引很多人注意力的事件,
那么群居生活肯定是非常乏味的。
-29-
一个过分追求完美的母亲,
会把孩子的“不完美”看成是自己的不完美,
这会使她产生前所未有的挫败感,
这种挫败感可以直接导致她改变对孩子的态度,
加强她对孩子的控制,
以便使孩子更加接近她所要求的完美标准。
-30-
一个女性在成长的过程中
受到规则的压制越厉害,
她的需要越没有得到满足,
那她表达激情的程度可能就越强烈。
-31-
对某些女性来说,
溺爱孩子是她们拒绝成长的重要方式。
她们替孩子生活,
为孩子操办一切,
与孩子在心理上合二为一。
在爱的名义下,
她们这样做可以满足
她们用其他方式不可能得到满足的需求。
但这样做可能留下无穷的后患,
并且伤害到几个人。
-32-
父母对孩子的方式和态度,
造就了孩子的性格,
这一性格具有很大的稳定性,
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。
-33-
一个人心里能够装着另一个人
和已经装了另一个人,
那以后的路就要好走多了。
-34-
如果我们感觉到受了伤害,
那并不是别人伤害了我们,
而是自己的愿望伤害了自己。
-35-
一个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过多指责的人,
或者说被别人过多地“支招”的人,
容易变成一个过分在乎别人的看法的人。
-36-
在一个家庭中,
如果某一个家庭成员患了心理或心身疾病,
那说明整个家庭关系都有问题。
换句话说,
一个人的疾病是由所有家庭成员共同“制造”的,
是家庭成员互动的必然产物。
-37-
让一个人自己承担
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事情的后果,
也是对这个人的一种尊重。
-38-
无法想象,
完全没有经历创伤的生命
会是多么的幼稚、软弱和变态。
-39-
如果你栽一盆花,
每天都对着花讲几分钟话,
那花就会开放得鲜艳一些。
-40-
精神科医生如果只致力于
病人症状的改善和对疾病的自知力的恢复,
而不管病人的社会功能的恢复,
那算不得善始善终。
-41-
看来我们需要的
既不是永恒的快乐,
更不是永恒的痛苦,
而是一种变化的、流动的、让我们感觉到
自己还活着的体验与情感。
-42-
“成熟”到把人与人的关系
视为狼与狼的关系的人,
他也许可以占一点狼所占的便宜,
但却不可能拥有作为人的幸福的一生。
-43-
在婚姻这种极其特殊的关系中,
真的可以互相把对方要么制造成天使,
要么制造成魔鬼。
-44-
你“隐身”成一个好人
而不是一个老婆之后,
他找不到老婆了,
也就只好发脾气了。
谁愿意自己的老婆仅仅是一个道德楷模呢?
-45-
真诚
从来就不是一个是否愿意真诚的问题,
而是一个是否有能力真诚的问题。
-46-
一个人小时候被管治得太严,
受过情感虐待,
长大后一定会在身体上虐待自己。
-47-
如果父母总是鼓励,
每遇到困难他就会认为父母和他在一起,
他就不会萎缩,不会害怕。
-48-
如何了解潜意识,
目前有三种途径:
一是口误、笔误、失败、病症;
二是梦;
三是自由联想。
-49-
多给孩子穿衣服,
就是强烈暗示他比别人弱,
长大了,他的人格就真的弱了。
-50-
孩子的问题大部分来自家庭,
再修正一下,
全部来自家庭,没有例外。